读书真的可以让人开悟吗,读书真的有开窍这一说吗

任何一种方式的学习都有可能让人成长开悟,读书更可以让人成长开悟。但是,如果漫无目的的读书,就可能收获不大或者收效缓慢。而且,书籍良莠不齐,能辨别也很重要。这也是人们会首先读经典、读权威的原因之一。

想提高文学修养,学会写文章故事。多读散文、诗歌、小说等文学类书籍,或者读教人写作的公认的好书籍,读了尝试去写,时间久了渐渐就会有提升。诗人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想提高对情感的感受和认识,那些“大家”且描写人的情感和心理特别细腻的文学作品,就能帮助到我们。“大家”之作,如同美食里的顶级大厨。顶级大厨的美味很难见识,可书的特质给了我们感受高级情感的机会,谁都有这个机会。

举例说说:

普通言情小说和诺贝尔奖作者的言情,在细腻程度上是无法相比的,我读过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和《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就有了开悟的感觉,一个人倘若对情感能感受得如此细腻,他或她一定会闭上嘴,不再轻易去论别人感情里的是非,因为理解,便对人生出了悲悯和同情。这样的人,也就有了一种修养和气质。

读书真的可以让人开悟吗,读书真的有开窍这一说吗图1

再举例说

对有过过失或失足人经历的描写,如果读了雨果的《悲惨世界》,冉阿让的经历就能够触动人心底的善意和对人生经历的同情。而读粗糙的书,不打容易去感受心灵深处的情感,更多的是浮在表面选择自己喜欢和自己是一类人的主人公,浮在故事里感悟不到自身。

更好的认识自己,为自己找到生存的空间,活的深远意义,先读那些大师的经典哲学、心理学类书籍要比读“术”的书籍好很多,可我们往往会先去读“术”。我读过阿德勒的《人生的智慧》、叔本华《自卑与超越》、培根的《培根随笔》就对自己和人生有了多一些的认识和了解,后来再去读我们中国的《周易》(我觉得《周易》不是“术”,是“规律”),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读旅行类书籍,可以让人认识到世界之大,千奇百态,各种自然美景、风土人情,这些都会增长我们的见闻、认识,让我们对世界多一分了解,多一些热爱。热爱,是催生潜能的源泉。

读专业书籍,可以提升各种技能,专业程度越深,越能提高技能,不止会成长,应用在实践里获得的进步、成长和收益,也会使人生开挂。

我读过一些经济类书,其中有一本是《贫穷的本质》作者是阿比吉特·班纳吉,他是印度籍美国的经济学家。因为有一些认知基础,所以能读懂一些,虽然对书中关于贫穷社会的调查有些并不认同,但是整本书读下来,我对经济学家研究态度非常佩服,所谓研究就是对各种相关数据的“认真”态度,而且我确实看到了个人和集体改变贫穷状态的不一样但却很彻底的路,也算是开悟吧。

读书真的可以让人开悟吗,读书真的有开窍这一说吗图2

再说老人们读书。有爱读书的老人,读中医养生,读食疗药铺或者经络按摩,用到现实中,既帮助了自己,也帮助了家人。而且,因为读书变得心静开阔,不被琐碎小事纠缠,健健康康,这是最切身的得利。

看过那些伟人们读书的故事,读书不在于读的绝对数量有多少,而在于读的是否精良,是否自己所需。是不是把书读活了。

有一位著名企业家,他曾说自己很少去读书,可是他大学毕业,而且他自己还以金庸小说《笑傲江湖》中武功盖世的风清扬为自己的花名。据说,他曾提起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对他的影响很大。

读书真的可以让人开悟吗,读书真的有开窍这一说吗图3

很喜欢董卿这段话:

读书的“用”,不在眼前,不在当下,而是像甘霖雨露滋润万物之后,万物所呈现的那种清新、新鲜、水灵时的生机勃勃,是看不见和摸不着的。它是一种无形之用,是一种潜移默化,它能融进你的血液、精神、行动之中,悄悄地对你的生活、环境发生作用,会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你的人生轨迹。

读书真的可以让人开悟吗,读书真的有开窍这一说吗图4

抄几句我推崇的关于读书的名言:

1,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2,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三国时西晋史学家)

3,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4,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法国数学家)

5,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荣、给人以才干。——培根

6,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藏克家

7,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雨果

8,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似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似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9,腹有诗书气自华—苏轼

10,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著名画家)

目的是颜如玉、黄金屋,读书就是块砖,砸开门后毫无用处。

以开悟为目的的读书是无为法,因为开悟本身就是无为法,要找到实用以外的东西,而排除现实的实用后,才能见到根本的实用。

读书,刚开始都是带着目的、带着问题去读的,而这些目的、问题不能与世俗欲望相关,有时间、空间性的范畴限制,真读进去了,所谓目标、有用、解决问题等实用性的要求会逐渐消亡,进入无意识状态,这才能接触到开悟的边缘。

再往后,读书就会成为很愉快的事情,以及书会读得越来越快,领悟书中的内容也越来越快,越来越精准。

古代近代圣贤大师乃至于比较重要的领导政治家,他们都读书快、领悟快,很短时间就能把一本极其复杂的书读到很精妙的境界,为他人讲说,毫无谬误,这才算一定程度的开悟。达到这个境界,完全可以脱离书,无论做啥都能有所成就,但此时,他们实实在在离不开书。

而起步就为名利读书的,很少有人能坚持读下去,更不必说开悟。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青檬情感】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shiyucn@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shiyucn@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