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的表现总是难以预测的,很多时候跟思考的逻辑无关,因为每个人的逻辑思考都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及片面性,再者正确的逻辑也会导致错误的结果,而错误的逻辑也可能会导致正确的结果。更多的时候是结果反过来影响逻辑思考,就像分析指标一下,没有指标能提前反映出股价的走势,尤其是短线或是超短线,更多的是同步或者滞后的,也就是股价的变动改变了指标参数而影响指标的变化。
市场之所以难以预测,是因为决定市场变化的因素太多,尤其是一些突发性的消息或者政策的变化,而我们大部分人得知这些消息的时机完全是滞后的,即信息不对称。所以分析是否正确并不重要,毕竟中国市场上分析师分析正确的概率是50%左右,而我们相比重要的是对于发生的结果能做出相对主动的操作。
主动性体现在你对自己风险承受能力的认知。我们都知道A股单日有涨跌幅限制,市场上大部分投资者都习惯做短线,涨停板是最大的追求,如果能从-10到+10就是完美。但同时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个股能涨停的同时它也会有跌停的潜质,所谓风险和收益是成正比的,事实上更多是不成正比的。如果你不愿承担3%以上的损失,那就降低你的盈利预期,设置止盈及止损点并严格执行是最简单的办法。比如说你风险承受能力偏低,可以把止损点设在3个点以内,止盈点设置在3-5个点,如果你的风险承受能力偏高,可以把止损点设在5个点以内,止盈点设置在5-7个点,设置完之后,就是根据股价的变化坚决的、无条件的执行相应的止盈止损操作,这样就能避免深度被套的无奈及高效利用机会成本。
主动性体现在你对基础信息的筛选和处理能力以及基本的分析技巧。所谓的基础信息包含一些政策面的解读,公司财务数据的变化等等,分析技巧包含个股走势的判断、指标的运用等等,也就是说投资者能掌握基本的对消息面的处理,对个股走势的分析,如果把不亏钱当前投资的第一理念来说,就能帮助我们避免踩雷和避免成接盘侠。比如行业业绩一般的情况下,如果你选择的是业绩较差的公司很有可能就会面临买进去就大跌的风险,再比如如果你不能分析出个股在上涨过程中底部筹码快速转移到上方,你很可能就买在了出货的阶段。如果你对这些完全不了解,现在学习一点也不会晚,网上学习的资源会很多。
主动性体现在你对自身心理的掌控程度。我们知道愤怒会降低一个人的智慧,心理素质较差的人往往容易做出非理性决措,比如说由于股价的变动而导致账户市值的变化,从而造成极度乐观或者悲观的心理变化,带来的是没有逻辑思考的操作,结果就会被动的由运气来决定。因此保持冷静的思考很重要,冷静的思考能帮助我们做出理性的分析及理性操作,根据你自己的风险偏好及对股价走势的判断,去做出较为合理的操作。
主动性体现在你事先考虑好的操作策略。因为市场是难以预测的,或者市场的表现往往会与我们的预期有或大或小的差异,那么你在操作一只股票之前就要想好如果这个股票走势未来出现什么样的变化应该做出什么样的操作。最简单的,你买入一只股票,期望是上涨带来资本利得,但事实这只股票未来的走势并不一定就是上涨,也有可能横盘,也有可能下跌,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考虑如果该股票上涨,那么上涨到什么价位我就会选择止盈卖出,如果这个股票维持横盘,自己愿意持有几天,如果这个股票下跌,跌到什么价位我们要选择止损卖出,如果能考虑这些问题,就能在出现不同的结果的时候掌握主动性,当然实际的操作会存在一定的误差,但这些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
最后,我们根据以上的内容对当前行情做出一个简单的判断及操作策略。首先当前的大盘环境是由国家政策引导方向的变化引起的上涨,虽然由于新型肺炎这个黑天鹅事件触发下跌,上证已经跌破30日均线,严重破位,趋势被严重破坏,对于个股而言,也不同程度的出现下跌,其中很多也是同样的破位,比如很多个股直接向下跌破多跟均线,形成断头闸刀的技术形态,这些技术形态告诉我们市场整体走势可能会出现反转下跌。就短期而言,大盘可能会在节后初出现企稳而后反弹,反弹有两种比较大的结果,一种是反弹修复近两天的阴线,上证重回上升趋势而后继续维持震荡,另一种是弱势反弹,然后继续下跌,完全形成空头排列。根据历史的走势,这样的快速急跌之后必有反弹,尤其是放量的下跌,所以节后的反弹是可以肯定的,因为当前并没有企稳的信号,所以不确定的是反弹的准确时间及反弹的力度。关键是看新型肺炎的控制结果。
那么对于当前的操作,如果你已经主动性的选择了操作,比如根据自己设置的止盈止损点选择了相应的操作,那么完全可以等下周行情比较确定之后再考虑是否操作。如果你当前仍是被动持仓,个股基本和大盘同样的走势,那么这时候就先不要盲目的割肉(已经不是止损了),可以考虑等大盘短线企稳出现反弹的时候根据反弹的结果做出相应的操作,因为在大盘这两天非理性下跌的过程中有些个股属于被错杀,完全的受行情影响。一般而言,超跌反弹会持续三天左右,由于目前大盘及个股很多都是破位状态,所以以风险考虑,即反弹以减仓为主,那么可以考虑在下周行情出现阶段性反弹的时候选择在第二天减仓!对于错杀的则从新开始!




一直以来,能够准确的预测出市场接下来的方向,可以说是从事金融行业的人最关心的课题。

(图片来自网络)
其实,能否“预测市场”也是专家必争之地,由此大致分成了两个派别。

尤金·法玛(图片来自网络)
一派认为市场是可以预测的。尤金·法玛的有效市场假说认为,传统金融学中,觉得“价格总是正确的”。也就是说,认为人是理性的。在认知过程中,人可以正确认识决策对象;在选择过程中,理性人会选择对自己效用最大的选项。
那么在一个信息有效的市场,投资工具价格应该能够所有可获得的信息,包括:基本面信息、价格信息、风险信息等。
比如在股票市场,一家有潜力的公司应该有较高的股价,因为股价反映了未来可以分配给股东的利润。通过技术分析,是无法获得超额收益的。
事后看,市场几乎总是有效的。股价,总能反映已经发生的所有信息与猜测。未来波动,只取决于还没预料到的新信息。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竞争,

罗伯特·席勒(图片来自网络)
另一个派别出现了,认为市场不可预测。
行为金融学家罗伯特·席勒认为,人没有那么理性。人会犯错,市场也会犯错。为什么呢?
因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在处理整个信息的过程中都存在认知偏差。因此不能够假设人是理性的,这个偏差会对商品定价、股票价格有很大的影响。
比如,最近武汉肺炎闹得大家人心惶惶。但股市中,医药行业近日走势还不错。如果仅仅是针对治愈肺炎的个股上涨,还可以说人是理性的。可是连抗生素都跟着一起涨,抗生素对于治疗肺炎是没有用的。这足以表明,人有的时候并没有那么理性。
“预测市场”确实很复杂。学术界争论了几十年。甚至,诺贝尔奖委员会也没法定夺。2013的经济学奖,就同时颁给两位观点完全不同的尤金·法玛和罗伯特·席勒。
所以,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应该两种观点相结合。用行为金融学指导现在,用有效市场假说指引长期的未来。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青檬情感】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shiyucn@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