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为什么写蜀相这一首诗,杜甫最著名的十首诗蜀相

杜甫的《蜀相》,是怀古诗中的经典名篇之一,后人评其悲壮雄劲,为七律正宗(王文濡《历代诗评注读本》),亦称其标志着唐时怀古作品的典则,是凭吊武侯诗歌的极致(唐小鲁《咏古抒怀的典范之作— 杜甫《蜀相》新探》)

杜甫为什么写蜀相这一首诗,杜甫最著名的十首诗蜀相图1

全诗如下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为什么被称为怀古诗的典范之作?小楼原因有三:

1、写景与抒情的完美融合

诗起句写诗人寻武侯祠,“寻”字已饱含杜甫对诸葛亮无限追慕之情,接下来写武侯祠周围的环境,“森森”二字寓含着诗人远远望见武侯祠便生出庄严肃穆的敬意。

三四句写武侯祠的近景,诗人写碧草自长,黄鹂自鸣,本是大好春光,但杜甫却下“ 自” “ 空” 二字周旋, 将抒情状态翻然改变。

这两句诗的平仄本来应该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但这里的“自”却是仄声,不合格律,有会人说格律不是“一三五不论”吗?这里的“自”是第五字,可平可仄的呀。事实是,这里的“自”不能不论,因为这句诗的第五字变成了仄声,“自”后面的“空”就变成了孤平,律诗是最忌孤平的。但杜甫还是这样写了,说明他是有意为之。这一句诗变成了拗句,就得在后的句救,所以后一句中,第五字“空”应仄而平,救了这一拗句。这样写,不仅形成了声调上的一种变换美,还将“自”“空”二字突出出来,强调诗人情感与当前环境发生了茅盾。

杜甫为什么写蜀相这一首诗,杜甫最著名的十首诗蜀相图2

武侯祠这样一代英灵的栖息之地,自然风光的美好,恰恰反映人文精神的衰落。这碧草没阶,黄鹂自鸣,证明很少有人祭奠英灵,间接暗示着世人对圣人之道的冷漠,结合杜甫的人生境遇,“自”、“空”二字饱含着杜甫对世道人心的痛心之情,不能轻看。

2、怀古与咏怀的高度契合

怀古诗说到底都是借古讽今、咏古抒怀,最重要的是怎样在诗中处理古与今的关系、古人与诗人的关系,杜甫的这首《蜀相》,看起来都在写诸葛亮,只最后一句表达了杜甫对诸葛亮的痛惜,但仔细读,你会发现,杜甫已经将自己的人生理想、内心情怀完全融入到对诸葛亮的景仰与痛惜之中。

诸葛亮是杜甫心中的理想人物,虽时代不同,但他们的人生理想与情操是相同的,所以诗的五六句,虽字字在写诸葛亮,但句句都蕴含着杜甫的人生理想与情操。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诸葛亮能得刘备三顾茅庐,这样的君臣遇合,是杜甫梦寐以求的境遇,然而,杜甫一生都没有得到诸葛亮那样的待遇。

在以诗赋取士的唐朝,杜甫多次科考都未中,他只好多次向达官贵人献诗,向朝廷献赋,才得了一个小官当当。

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只身穿过交战区,投奔肃宗,肃宗感念其中,任他做左拾遗,但不久,他因营救房琯,被肃宗冷遇,后被贬,最终流落成都。

所以这里写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暗含着杜甫多希望得到明主赏识的痴心,写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老臣之心,也是在写自己“一饭未尝忘君”(苏轼评杜甫语)的忠君之心。

杜甫为什么写蜀相这一首诗,杜甫最著名的十首诗蜀相图3

3、可让天下英雄同悲的强烈情感

诸葛帝有匡扶天下之才,又遇刘备这样的贤主,可是,诸葛亮还是没有实现他的人生理想,出师未捷身先死,怎不让天下英雄为之痛哭!

《旧唐诗》记载,“永贞革新”的领袖人物王叔文,改革失败后,吟“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而歔欷泣下。

《蜀相》的最后这两句诗,可以说写出天下英雄有才无命,壮志难酬的人的心声,诗中那种强烈的情感可让天下英雄一同悲慨。

五嗣奭《杜臆》中说:“出师未捷,身已先死,所以流千古英雄之泪也。盖不止为诸葛悲之,而千古英雄有才无命者,皆括于此,言有尽而意无穷也。”

总之,杜甫的这首《蜀相》,完美的将写景与抒情、咏古与抒怀融合在一起,表达出一种可令天下英雄同悲的强烈情感,故能成为怀古诗中的典范之作。若想写怀古诗作,可向杜甫的这首《蜀相》学习。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青檬情感】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shiyucn@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shiyucn@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