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应钦手下有四大金刚,分别是刘峙、顾祝同,蒋鼎文和钱大钧。何应钦和他们4人,也被列为蒋介石的“八大金刚”,都是蒋介石的心腹爱将。

1、刘峙
刘峙是江西人,出生于1892年。
刘峙早年丧父,母亲三次改嫁,从小就受尽了嘲弄和欺辱。但也让刘峙领悟出一套处事哲学,就是凡事打、以忍耐为上。
1914年,刘峙考上保定军官学校第2期步兵科,与何应钦是同学。
1924年,黄埔军校成立。何应钦担任黄埔军校总教官。何应钦就将刘峙找来,担任战术教官。
在黄埔军校教导团成立以后,何应钦任第一团团长,刘峙任第1团第2营营长。
在东征陈炯明期间,刘峙作战勇猛,多次在危机时刻,击退了敌军,让蒋介石刮目相看。
随后,刘峙就接替何应钦出任第1团上校团长,还受到蒋校长的嘉奖。
刘峙没有太大的优点,关键就是听话。
在蒋介石制造“四一二”事件以后,刘峙积极充当蒋介石的帮凶,深得蒋介石的厚爱。
在中原大战期间,刘峙被任命为第2集团军总指挥,而且,接连取得胜利,为蒋介石立下汗马功劳。
刘峙在军阀混战中的战绩还不错,但在抗日战争中却一败涂地。
于是,就有了,刘峙“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说法。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刘峙被任命为第一战区,第2集团军总司令,驻军保定,负责防守平汉路沿线,防止日军南下。
刘峙将主力放在涿州,布下三条防线。结果,日军一天之内,接连突破刘峙两道防线。刘峙吓得率领总部,沿着平汉线向南逃窜。
保定失守以后,刘峙再向南逃窜数百公里。就这样石家庄,邢台,邯郸,安阳等重地,相继失守。
刘峙的不战而退,一路难逃,也被当时人们戏称为“长腿将军”。
事后,蒋介石只好将刘峙撤职。

不过没过两年,刘峙又被调往陪都重庆,担任卫戍司令和防空司令。
在刘峙担任重庆卫戍司令期间,发生了“防空洞窒息惨案”。
在1941年初,日军对重庆进行频繁轰炸。很多重庆市民,需要躲到公共防空隧道里。
但是,由于防空洞设计得不合理,加上没有足够的通风设备。在日军轰炸过后,也没有及时解除警报,导致群众在防空洞内,相互踩踏,数千人窒息身亡。
重庆防空洞事件与花园口决堤、长沙大火,并称为抗日战争时期三大惨案。
而身为防空司令的刘峙,派士兵在清理现场的时候。并不是去抢救群众,而是掠夺群众身上的财物。甚至不惜将伤员掐死,以夺其物。
一时间,刘峙又被推到社会舆论的焦点之上,蒋介石只好将刘峙再次撤职。
1946年,刘峙担任郑州绥靖公署主任。刘峙率部进驻南阳以后,就开始围攻中原人民解放军,打响了内战的第1枪。
结果,刘邓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刘峙随即溃败。
蒋介石听完之后,大骂刘峙无能,免去刘峙的各项职务,调回南京任战略顾问。
这时,宋美龄都看不下去了,对蒋介石说,“现在外面的闲言碎语太多,不能让刘峙在指挥战斗了吧?”
蒋介石却说,“刘峙打仗虽然不行,可是谁还能比他更听话。”
在淮海战役爆发前,何应钦担任了国防部长,任刘峙为徐州“剿总”司令。
当时,国民党内部就有人说,“”州是南京大门,应该派员虎将把守。即使不派一虎,也应该派一狗看门。如今却派一只zhu,恐怕大门要守不住了。”
但蒋介石却认为,刘峙忠心可靠,又为刘峙派了杜聿明,给刘峙当助手。
淮海战役开始以后,刘峙自认为周围聚集了大量王牌部队,还有飞机、大炮等重型武器,解放军肯定打不下来。
没想到,仅仅9天,陈毅、粟裕就攻克开封,随后兖州,济南相继失守。
此时,我军共计60万。而刘峙手下,加上增援部队,一共80万人。按照老蒋的话说,就是这么大的人力优势,不可能再输了吧。
没想到,解放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消灭了黄伯韬和黄维军团。接着,全歼杜聿明军团,并且将杜聿明俘虏。历时55天的淮海战役结束,我军一共歼敌55万。
蒋介石大骂刘峙,再次撤销了刘峙的职务,让他担任战略顾问,从此也彻底弃用刘峙。
1949年,刘峙在广州得不到老蒋召见,一怒之下,举家迁往香港。但在香港,家产又被劫匪洗劫一空。
1950年4月,蒋介石发出通告,说刘峙“滞港未归”,取消他战略顾问职务。
刘峙再次受辱,气怒之余,跑到了印度尼西亚。
直到1953年,经过何应钦的说情,刘峙才回到台湾。刘峙被委任为国策顾问,依旧是无事可干。
于是,刘峙过起了隐居生活。
1971年1月15日,79岁的刘峙在台中病逝。

2、顾祝同
顾祝同于1893年出生于江苏安东。
顾祝同早年考入南京陆军小学,后来,又进入保定陆军学院深造。
毕业后,顾祝同投奔了孙中山,与蒋介石相识。
1924年黄埔军校成立,蒋介石任校长,顾祝同任战术教官。
同年11月,黄埔军校教导团成立,顾祝同任教导团第2团营长。
在东征陈炯明期间,顾祝同作战勇猛,多次以少胜多。
在二次东征期间,顾祝同勇升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三师少将副师长。
在北伐期间,顾祝同留守后方,并参与了松口、永定城防战役。在松口大捷之后,顾祝同升任师长。
在击败孙传芳之后,顾祝同升任第九军军长,此军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各级官左均为黄埔生和教官。
在军阀混战期间,顾祝同均有不错的表现,多次受到蒋介石的嘉奖。
在卢沟桥事变以后,顾祝同出任第9集团军总司令,负责上海方面的作战指挥。

1946年,顾祝同升任国防部首任陆军总司令。
1947年,顾祝同坐镇徐州,手下24个整编师,共45万多人。
华东和华北野战军,声东击西,连续击破顾祝同三次攻击,还将整编74师全歼于孟良崮。
顾祝同苦心策划的山东重点进攻,彻底失败。
顾祝同赴台之后,担任代理国防部长。
之后,顾祝同一直担任国防会议秘书长,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
19 85年8月,顾祝同患上脑血栓,从此卧床不起。
1987年1月17日,96岁的顾祝同病死在台北医院。

3、蒋鼎文
蒋鼎文于1895年出生于浙江暨县。蒋鼎文17岁那年,辛亥革命爆发,他在杭州加入了学生军。在中华民国成立以后,进入浙江讲武堂学堂。
1921年,蒋鼎文担任孙中山大元帅府参谋部副官,黄埔军校成立以后,任区队长教官。
由于蒋鼎文有早起的好习惯。经常被蒋介石碰到,给蒋介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黄埔军校教导团成立,蒋鼎文任少校副营长。
在东征和北伐期间,蒋鼎文两次受伤,受到蒋介石的赞扬。
在中原大战期间,蒋鼎文作战勇猛,多次扭转战局,也被人称为“飞将军”。
19 37年,蒋鼎文奉命驻扎在西安。在西安事件爆发当天,蒋鼎文也和蒋介石一起,被扣押在西京招待所。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蒋鼎文任西安行营主任,负责黄河流域地区的防务。在此期间,蒋鼎文横征暴敛,揽财无数。
同时,顾祝同好色无度,多次患上花柳病。有一个主治花柳病的医生,一直跟着蒋鼎文,最后做到了少将军医处长。
到了1939年,蒋鼎文任第10战区司令,奉命在潼关一带驻防,阻击由山西,河南,流窜至山西的日军。
1944年日军,发动豫桂湘战役,汤恩伯和蒋鼎文指挥无方,30万军队被日军打的落花流水。一个月时间内,丢失38座城池。
蒋鼎文回到重庆后,引咎辞职,任军事参议院参议。从此一蹶不振,基本脱离军政界。
1945年以后,蒋鼎文弃官从商,先后在南京、上海等地,开办了砖瓦厂和轮船公司,还有让自己的妻子去美国经营橡胶园。
1949年,蒋鼎文逃往台湾,任国策顾问。
1974年1月2日,蒋鼎文在台北病逝。

4、钱大钧
钱大钧有个外号叫“勾大钱”,就是说他爱财如命。他长期担任侍从室侍卫长,要想找老蒋办事,就必须先贿赂他。
钱大钧于1893年,出生于江苏苏州,早年参加过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
1921年,钱大钧前往广州投奔孙中山,担任粤军第一师司令部少校参谋。
黄埔军校成立以后,钱大钧先后担任军事总教官,兵器教官,参谋处处长等职务。
黄埔军校教导团成立以后,钱大钧担任第三团团长。钱大钧参加了二次东征,在此期间,钱大钧作战勇猛,得到了蒋介石的赏识。
在北伐期间,钱大钧任命为广州警备司令,负责大后方的治安。
1936年,钱大钧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第一处主任兼侍卫长,主管总务参谋,警卫的工作。跟随蒋介石到各地活动,并负责老蒋的驻留和行动安全。
由于侍从室直接秉承蒋介石的旨意,其地位在各部门之上,也成了蒋介石直接操控的权力机构。
1936年,钱大钧陪同蒋介石前往西安。在西安事变爆发时,钱大钧为了营救蒋介石,身中数弹,好不容易才保住性命。但蒋介石却对钱大钧的忠诚,有所怀疑。

在抗日战争爆发以后,钱大钧出任航空委员会主任,专门指挥空军作战。
1938年,钱大钧派飞机潜入日本本土,在东京、大阪、长崎上空,空投大量宣传品,造成很大影响。
1940年,蒋介石为了控制西南的交通运输,任命何应钦为运输统制局主任,钱大钧出任参谋长。
1941年,钱大钧升任军政部次长,协助何应钦。两人合作密切,钱大钧成为何应钦的主要助手。
1944年以后,钱大钧再次获得蒋介石的青睐,再度出任侍从室第一主任。为老蒋谋划全国的军事行动,重点是协调中美军事合作。
1948年底,钱大钧跟随蒋介石,去了台湾。
1963年,钱大钧出任台湾中华航空公司董事长。
1882年7月21日,钱大钧因肝癌在台北市医院去世,终年89岁。
何应钦是黄埔军校的二号人物,1935年铨叙陆军一级上将,其手下有“四大金刚”分别为刘峙、蒋鼎文、顾祝同、钱大钧。
刘峙(1892-1971),字经扶,江西吉安人。毕业于保定军校,后担任黄埔军校教官,1935年铨叙陆军二级上将,是蒋介石麾下“五虎上将”之一。刘峙是北伐战争中的“福将”、中原大战中的“常胜将军”、抗日战争中的“长腿将军”、解放战争中的“猪将军”。解放战争时担任徐州“剿总”总司令,1950年去了印度尼西亚当了一名教书匠。后来常凯申给寄去了路费,1954年到了台湾,1971年病逝。

蒋鼎文(1895-1974),字铭三,浙江诸暨人,毕业于浙江讲武堂,曾担任黄埔军校学生队区队长,陆军二级上将,是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之一,有飞将军之称。先后曾任第34集团军总司令、西安行营主任、第十战区司令长官、第一战区司令长官。1944年豫湘桂战役时,所率部队不战而溃而辞职,1949年逃往台湾,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委员,1974年病逝于台湾。

顾祝同(1893-1987),字墨三,江苏涟水人,先后毕业于江苏陆军小学第五期、湖北陆军第二预备学校、保定军校第六期,1924年担任黄埔军校教官。1935年铨叙陆军二级上将,是蒋介石麾下的“五虎上将”之一,先后担任西安行营主任兼第一集团军总司令、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陆军总司令、参谋总长。去台湾后于1951年晋升陆军一级上将,并任总统府上将战略顾问,1987年病逝于台湾。

钱大钧(1893-1982),字慕尹,江苏吴县人,陆军中将加上将衔,是蒋介石麾下“八大金刚”之一,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曾任黄埔军校教官和蒋介石的侍从室主任,1982病逝于台湾。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青檬情感】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shiyucn@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