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地方曲种“佛偈”是什么

南京地方曲种。系由佛教中“无为道”斋公(对长期信佛茹素的教民的尊称)在佛堂聚会供奉拜佛时,传播佛法教义的一种演唱仪式深化而成。(无为道诞生于唐初,由南京牛首山弘觉寺南宗六祖慧能所创)。由于唱腔音乐多数采用佛教音乐中“偈”的形式,因此得名。流行于江宁及南京城乡,其中以江宁谷里一带最为盛行。唱佛偈系以南京方言敷唱。

佛偈经过长期流传,教徒们在演唱的内容上逐渐增加了其它劝人为善的故事。至清末已成为一种民间说唱的艺术形式,具备了敬神、娱人兼有的一种民间艺术。最初唱佛偈是在一些庙宗、宗祠,后来修建大佛堂(又称十万佛堂)为演出场所。起初每年仅演出六次,即农历二月、六月、九月的十九日观音诞辰、出世、得道日,另外还有四月初八释迦牟尼佛圣诞日、七月十五祭祖,腊月初八功德圆满日。后来则逐渐成为经常性的演出活动。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相当兴盛,大佛堂达十三处,分布在江宁县许多乡镇和南京下关等地,后渐趋衰亡。

佛偈演出一般在中午开始,先由艺人上供敬佛,然后开始演唱,下午讲长篇故事书,演员们围桌而坐,通常为一人主讲,多人应答形式演出,其中有说有唱,以说为主,以唱为辅,唱说结合。晚间唱中、短篇唱段,几乎全是唱,很少用说。时间一般两三个小时,有时唱到天亮才结束。演唱佛偈时,无论男女老少均可随意旁听,会和者也可以随意唱和。演唱佛偈时无乐器伴奏。佛偈的曲目题材原来多为佛教故事和劝世经文,后逐渐扩大到神仙故事。后来又进一步以民间故事和历史故事为题材。另外还有南京地区的民间传说。演唱佛偈要具有一定的说唱水平:“说”,要口齿清楚;“唱”,要字正腔圆;表演须正派、雅致、感人。听众多为农民、城镇居民及一些文人,其中以妇女和老年人居多。有时演出听众达数百人。

佛偈的发展缓慢,受近代和现代曲种及其它艺术形式的影响较小,且依附于宗教,故至今仍保持着早期的形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佛偈即无演出,艺人多还乡务农或从事他业。上世纪八十年代,南京江宁的谷里、陆郎等地恢复其活动,但参加者已屈指可数了。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青檬情感】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shiyucn@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shiyucn@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